抗震减灾的航天利器 41所隔震支座有望在未来派上大用场 |
发布时间:2017/11/3 浏览次数:3541 次 来源: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航天四院 作者: |
本报讯十几天之前,在我国四川九寨沟和新疆精河分别发生7级和6.6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有没有一些有效方法来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呢?答案是肯定的,41所军民融合产品隔震支座就是这样一款抗震“神器”。
传统的抗震技术是把建筑物上部结构和基础牢固的连接在一起,这样地震的能量经过传输到达上部结构,依然可以使结构发生振动和变形,当受力超过建筑物结构强度时,便会发生破坏甚至倒塌。
而隔震技术则是指在不改变原建筑设计方案的同时,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隔震层,即安置橡胶隔震支座。隔震层竖向承载力大,但在水平方向上柔软,当地震来临时可以将地震80%左右的能量隔离掉,能有效降低地震引起的建筑物上部结构加速度反应引起的变形,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从2014年起,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文指出,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需有序推进减隔震技术的应用,确保工程质量。随后甘肃、新疆、青海等高烈度地区就此做了强制规定,凡是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地区及地震灾后重建的4至12层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医院医疗用房、幼儿园、机场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必须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进行设计。目前,我国约70亿平方米的在建建筑面积需使用减隔震设备。
41所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柔性摆动技术及工艺,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成功研制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是由一层钢板一层橡胶层层叠合起来,并经过加工将橡胶与钢板牢固地粘结在一起,具备足够的刚度和竖向承载力、很小的水平刚度和足够大的水平变形能力。
“41所开发的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充分结合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柔性接头设计技术及工艺技术,具有自己的特点,在产品整体指标上与国内同类产品在一个水平,系列产品已通过国家指定的华中科技大学隔震产品型式检验,已完全满足进入市场需求。”41所科研人员介绍。
这款隔震支座从设计方法、橡胶材料、粘接剂、成型工艺、过程控制和产品性能等方面都对国内目前的隔震技术工艺进行了改良,可以保证建筑物振动周期延长2-3秒或3秒以上,从而避免同频共振带来的更大破坏。同时,支座还具有恰当的阻尼和稳定的弹性复位功能,以及良好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
科研人员表示,由于采取了军用产品的优化技术与成型控制方法,确保了这款隔震支座个别指标及产品质量可靠性要优于国内同类产品。“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在减隔震产品领域与日、美、欧国家仍有差距,特别是1.5米以上大直径产品系列还是空白,这些方向也是后续攻关努力的方向。”
2017年,在“陕西青年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会”中,新研发的隔震支座入选了陕西省筛选发布的22个军民融合项目。 |
| |
[上一篇]:“缘定航天 幸福起航”青年集体婚礼隆重举行 |
[下一篇]:陕航集团召开两大产业半年工作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