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比特币汇率-比特币价格翻倍-比特币行情最新价格

比特币汇率-比特币价格翻倍-比特币行情最新价格比特币汇率-比特币价格翻倍-比特币行情最新价格
乡村振兴 | 追寻红色记忆,振兴美丽乡村,续写新时代航天精神
发布时间:2023/10/18  浏览次数:25 次  来源: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航天四院  作者:

原创 乡村振兴  2023-10-17 20:16 发表于陕西

 


在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说起郭峪山沟,人们都有着一种挥之不去、弥足难舍的情愫。因为山沟的18年,留下了一代航天人的岁月和激情,留下了与当地乡亲的鱼水深情……

 



扎根深山十八载,缔结鱼水深情

 

1965年,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在四川泸州成立,年末迁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70年搬迁至湖北省谷城县郭峪大山,同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部200余名科技人员也南下郭峪并入研究所。

郭峪山沟地处谷城县庙滩镇,距襄阳市区69公里,四面环山,沟深林密,办公楼、工房、居民楼、食堂、学校和商店等科研、生活建筑依坡而建,散落在7公里狭长的深沟里。蜿蜒的进山专线公路坡陡弯急、绕山盘岭,冬天大雪封山,夏天洪水断路,交通十分不便。原航天部郑天翔部长在郭峪调研后曾表示,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是“进山最深,日照最短,离城最远,洪水最多,困难最大,航天部三线建设最苦的地方”。

 

 

从踏入郭峪的那一刻起,研究所就得到地方的高度重视。从当时的襄阳地委、行署,到后来的襄阳市委市政府,以及谷城县、庙滩镇,研究所的建设发展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1966年,庙滩至郭峪所区23公里盘山公路开始破土修建,谷城县组织5000人开山劈路,建设高峰期日施工人数达2500人。建设初期,许多职工借住在老乡家,久而久之,大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遇到封山,生活物资无法进山,许多老乡都会将自家蔬菜送到职工家中。当时,许多老乡还翻山越岭和职工一道查看通讯线路,清理山洪冲垮的路基。

 

 

扎根郭峪18年,研究所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高能初期探索,成功研制出先进的新一代中能固体火箭推进剂技术,该技术先后应用于“神舟”载人航天工程等多个宇航和型号产品。获9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奖,被航空航天部评为有重大贡献企事业单位。研究所也从“一穷二白”逐步发展成为最具规模和实力的复合固体推进剂专业研究所,为航天事业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更塑造了“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高能精神”。

 

共饮郭峪山泉,振兴美丽乡村

 

饮水思源,感恩图报。1989年,研究所出山进城,搬迁到襄阳市区,开始了新时期的创业和发展。搬迁后,将山沟里的房屋、水电、通讯、交通等所有资产整体移交地方。虽然进了城,研究所依然关心关注郭峪这片热土,以各种方式感恩这片土地的养育之恩以及乡亲的鱼水之情。

 

爱心捐赠暖乡情

 

2005年,研究所积极响应中央和上级号召,主动申请将郭峪村定为对口帮扶村,从此拉开了与郭峪村长达近20年的对口帮扶、乡村振兴之路。研究所拿出专项资金,积极帮助村里修复多年损坏的进村公路,通过对口采购农副产品、注入帮扶资金等形式帮助村里发展蛋鸡、黑毛土猪等养殖产业。


 

在郭峪村三线旧址的基础上启动了航天传统精神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帮助村里筹建村卫生室、文化书屋,为村民健康体验,赠送药品。积极鼓励基层党支部与困难村民开展结对教育帮扶,先后资助困难学生近20名,其中10名学生顺利考入大学。

医药卫生援健康



2015年,国家打响了扶贫攻坚战。研究所加大扶贫力度,选派了驻村第一书记进驻郭峪村,结合郭峪山沟的自然条件积极探索精准扶贫项目。经过反复调研、摸索,充分利用山沟得天独厚的山泉冷水和茂密的花木资源,引导村民种植中药材石菖蒲,在山林、河谷、田边、路旁放置蜂箱,通过中药材和蜂蜜增收;利用山野丰富的月季根苗资源,帮助村里发展月季种植;沿山泉河沟分级筑坝拦水,放养冷水鱼,努力打造郭峪的生态农业和特种养殖。

所领导调研



2016年,郭峪村经过评定实现整体脱贫。研究所再接再厉,主动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继续把郭峪村作为研究所乡村振兴对口帮扶村,携手郭峪开始走向振兴之路。目前,全村实现石菖蒲种植面积200亩,月季种植4万株,年产蜂蜜2万公斤,鱼塘养殖4万公斤,人均年增收达到3千元。研究所曾连续三年被评为襄阳市优秀扶贫工作队,驻村书记被评为优秀扶贫书记。 

 

发掘资源助致富

 牢记航天精神,耕织红色课堂

 

为更好铭记这段历史,传播和宣扬航天精神,丰富党史及爱国主义教育,2007年,研究所在郭峪山沟建设了航天传统精神教育基地,用大量的实物和图片,打造新航天人接受传统教育的课堂。

2020年,为深入挖掘奠基人物和故事,策划丰富基地的精神内涵,再次自筹经费,对航天精神教育基地的环境、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航天精神展室进行充实改善。这一年的12月,郭峪航天精神教育基地被授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精神教育基地”。

 

 

研究所十分注重用航天精神教育青年,用航天文化塑造青年,每年为新入所职工发放三件“大礼包”:一次航天精神教育基地的沉浸式教育、一本研究所创业历程的书籍、一场缅怀航天烈士的仪式。让青年充分感知、认同并融入到身边的航天文化,切实增强身份感、归属感及企业认同感。

邀请不同岗位的老员工,深入“三线”旧址讲研究所创业故事,组织青年结合自身岗位开展座谈,将个人岗位奋斗的“小目标”与为国铸剑的“大使命”紧密联系,滋养“航天报国”的创新初心,激发青年创新创业的蓬勃力量。每年,航天传统教育基地为新老职工开展红色教育、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安全主题教育,为各党支部、分工会开展的文化传承座谈会等30余次,全年接受教育人数千余人。

 航天传统精神教育基地的建设,既是传承航天传统精神、保护工业遗产的需要,也是帮助郭峪村发展乡村红色旅游、休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目前,研究所正全面统筹郭峪“三线”旧址各类资源,积极筹划建设航天精神教育基地“三线文化展示区”“高能文化展示区”和“航天科普体验馆”等项目,打造襄阳市首个以航天文化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村落。

 三线文化是一种对祖国的奉献精神,是一种不忘初心的情怀,是一种天真的性情,处处散发着无限的正能量,这也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精神力量。这是航天精神教育基地规划设计方案扉页上一段内涵深刻的话。相信,随着基地项目的建成,一定会让三线文化航天文化红色文化交织融合,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教育基地和课堂,为郭峪的乡村振兴和研究所的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end

 

 

供稿   

编辑杨羽南

审核:荣元昭 贺   

监制:张立中

|
[上一篇]:航天四院与社区联合举办“庆国庆 • 迎重阳”文艺汇演
[下一篇]:国家扶贫日 | 航天科技集团走进洋县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网站地图